【高端访谈】以老旧厂房改造推动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专访天津市河东区委副书记、区长于瑞均

2023-05-12 21:54:35 来源:新华财经

保护和利用好工业遗存,对于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天津市传统老工业区的河东区,拥有大量老旧工业厂房。如何发挥这些厂房的特色和优势推动城市更新?如何进一步拓展产业转型的发展空间?新华财经记者就此对天津市河东区委副书记、区长于瑞均进行了专访。

记者: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河东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亮点是什么?

于瑞均: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传统工业区,河东区在经历产业转型调整后,目前经济体量逐渐增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势头良好。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6亿元,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6.45亿元,税收占比75.0%。


(资料图片)

总体上看,河东区经济运行呈现四大亮点:一是金融业实现中高速增长,3月份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9.3%,较上月提高2.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2.8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1.5%,面积达到12.8万平方米。三是住宿餐饮业实现恢复性增长,限上住餐业营业额完成1.78亿元,增长40.2%,比去年同期提高56.6个百分点。四是其他服务业稳定增长,受中能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能建天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中国铁塔天津分公司等龙头企业拉动,营利性服务活动营业收入增长40.1%。

记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十项行动”,其中城市更新行动是重要一项,河东区如何落实?

于瑞均:作为中心城区之一,如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用好存量资源、导入外部资源,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河东区高度关注的课题,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从“产业”入手,加快推进产业实力提升。服务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依托河东区货运物流产业相对集聚的现状,不断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和港航信息服务能力,支撑天津港口经济发展。加快载体经济发展,打造海河柳林“金贸产业新地标”,优化建设鑫创医疗器械产业园、中航建平台经济园等高水平企业和人才聚集地,培育产业创新发展动能。打造高端、特色楼宇,开展楼宇入驻企业“腾笼换鸟”,发展适合中心城区的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等。

二是从“消费”破题,聚力升级海河发展带。一方面,以渤海银行总部为龙头,引进金融总部、核心金融科技企业,打造海河金融创新发展带,为天津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添秤助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嘉里汇、俄欧风情街、棉三创意街区和海河游船码头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和文创载体资源,布局一批具有国际消费水平和天津特色的商旅文节点,打造8.28公里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服务天津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三是按“项目”推进,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启动津龙湾、第一机床厂、井冈山路三个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新建76万平方米左右,总投资超170亿元,当年投资27.8亿元。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3年计划完成56.9万平方米。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市管理停车一体化、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无废城市运营中心及城市“零”耗综合服务站等项目。

记者: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老旧厂房改造是河东区的一大特色,政府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何典型案例和成果?

于瑞均:河东区曾经是天津的老工业基地,有着辉煌的工业发展史,曾经的第一机床厂、第一热电厂、棉纺三厂、飞鸽自行车厂等都坐落于此。我国第一块国产机械式手表、第一辆国产自行车就诞生在河东区。可以说,天津人记忆中的工业时代,很多都与河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2000年天津市实施工业东移战略,为河东带来了大量的老厂房资源,经统计,全区现有存量工业厂房70余处,总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如何在保护传承利用工业遗产的同时,进一步导入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新动能,让老厂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重中之重。

为充分挖掘老旧厂房资源优势,我们专门成立了河东区老旧厂房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服务推动一批、开发改造一批、招商对接一批、储备推介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摸清底数、制定计划、错位打造,推动老旧厂房“旧貌换新颜”,先后重点打造了十几个新型产业园载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能。

例如,金茂汇是河东区城市改造和商旅文融合发展的精品项目,商业面积4.6万平方米,其原址是第一热电厂,既完整保留了原有历史痕迹,又创新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将历史风貌和现代时尚有机融为一体。自去年12月30日开业以来,金茂汇累计销售额近7000万元,客流近150万人次。

棉3创意街区前身是天津棉纺三厂。2015年,棉3创意街区正式开街运营,引起广泛关注,但是,目前街区的人气、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今年将在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和新兴业态挖掘方面下功夫,不断扩大区域影响力。

二次方循环经济产业园由原区建委大院提升改造而成,是全国首家二手商品流通电商产业园,自去年6月26日开园至今,共落地企业110家,其中行业头部企业52家。2023年计划新增注册企业不低于100家,交易规模突破5亿元。

记者:关于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拓展产业转型发展空间,河东区有何打算?

于瑞均:河东区拥有丰富的老厂房资源和楼宇资源,为最大限度发挥闲置资产价值,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优质高效重组,今年我们将大力引进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平台经济、生物经济、军民融合等优质产业项目,重点推进一机床项目改造,启动天津电气院东院老厂房关键技术提升项目,积极推进原蓝天牙膏厂、第一冷冻厂、有色金属铸造厂等老旧厂房开发,打造更多产业主题园区,助力城市产业实力提升。

除了老旧厂房,河东区还有较为丰富的楼宇资源。现有的32座运营楼宇中,超过10年的有20座,超过20年的有9座,这些楼宇位置很好,但是楼宇品质、物业服务等可能无法满足高端商务商贸、金融、新型研发类企业的需求,我们将结合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拿出几座进行装修示范,优化功能、提升环境、降低能耗,提高楼宇的吸引力、入驻率和贡献度。

记者:未来,河东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计划有哪些?

于瑞均:接下来,河东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找准政策“扳手”、项目“抓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老”难题、“新”课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河东实践取得新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今年一季度,河东区新注册京冀企业146家,注册资金6.71亿元。其中北京企业44家,增长91.3%,注册资金2.05亿元,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用足用好区位、交通、载体优势,更好发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先锋门户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发展协同、城市建设协同。

二是大力推动产业更新。强化“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两大理念,把发展“电”“核”、科技金融、平台经济、双碳经济等特色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服务存量企业加速布局,吸引增量企业落地扎根。

三是聚力打造科创高地。充分发挥驻区大院大所比较集中的优势,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健全运营管理机制,强化技术创新需求导向,培育建强科技创新市场主体,加速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借助已经成立的“智慧核能”“地球信息与生态”“智能电气电力”3个产业创新联合体,激活河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推荐内容